【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 http://xwzx.fpubw.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爱情日志 > 正文

【荷塘】囫囵馍里的亲情(散文)

来源: 免费小说网 时间:2019-12-16 12:04:03

外甥女喜得贵子,虽然我自个才四十岁,却摇身一变就当妗婆了,喜滋滋地去参加满月宴。粉嘟嘟的小家伙,自然是人见人爱。孩子的亲奶奶,喜得嘴巴快咧成豁豁了。小家伙满月,收获满当当。衣服、婴儿车、毛毯、玩具、罐装高级奶粉应有尽有。枕头下的百元大钞,也是厚厚的一沓。热闹之中,我四下里张望寻觅,缺什么呢?哦,不缺了,我看见了那久违了的红包袱提着的囫囵馍。

在我们家乡淳化,囫囵馍是联系外婆家和外孙之间很重要的礼物之一。在外孙出生后的一年中,囫囵馍要在女子的娘家和婆家之间,至少出现四次。在缺少粮食的年代,囫囵馍带去了娘家人对女儿和新生命很实际的祝福和关心。

*一次提着囫囵馍去外孙家,是在闺女得了孩子十天或者半个月后,按着礼数,亲朋好友都要去看月子,这次出门的主角是女人。除了红糖、鸡蛋、挂面、醪糟等以外,孩子的外婆必须蒸个囫囵馍用搪瓷盘装着,用红包袱包好提到闺女家去。

淳化囫囵馍是个圆环形的馍,用发酵的上等面粉做成,表面有各种面花。做囫囵馍需要头天夜里放酵头发面,在酵面的引诱下,第二天一大早,你会惊喜地发现,半盆面膨胀成了一盆。筷子一搅,窟窿大小均匀,面发旺了。然后放进碱面和生面粉一起揉,这叫“札面”。面团揉光不粘手,闻起来不酸,表面不起泡,轧面宣告环节结束。能干的女子能做到“三光”——手光、面光、盆光。如果觉得没把握,揉一小块,放在灶火里烧一烧,这叫烧“碱蛋蛋”。碱蛋蛋在火中打个滚就熟了,掰开一看,面色白亮,茬口整齐,面香扑鼻,这就可以蒸囫囵馍了。

我三姐三十一才得了头首女儿,妈妈去伺候月子了。我那时才十七八岁,思忖着姐姐得孩子晚,女儿金贵,娘家的囫囵馍无论如何都少不得。自己就依葫芦画瓢,照着妈妈的样子,将一块面揉成圆形,用手掌压平,接着把粗擀面杖竖着使劲往面的中间一戳,甩动擀面杖,面团也跟着飞快地转动。胡抡了几圈后(估计这就是囫囵馍名字的由来),面团就成了一个圆环。稍加整治,就很规整了。我找来一把木梳子和顶针,梳子齿儿在圆环上留下了一溜溜整齐的印记,再用顶针随意按了些圆圈,囫囵馍中间放一个圆蛋蛋蒸馍,*一步就大功告成了。心里没底,上下篦子各蒸一个。放进锅里,苹果树枝在锅底噼里啪啦热情燃烧,锅四周用白蒸布围了一圈,锅盖上还压了一个沉甸甸的兰花老碗,就这样,还挡不住水蒸气氤氲升腾。三十分钟后,出锅。哇,面太旺了。圆环不见了,和蒸馍连在一起,纯粹一个超大蒸馍。弟弟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姐,这也太蛮气了吧!再说这比咱家筛子都大,用什么器物盛着到咱姐家去呢?”只怪我做的时候就想着囫囵馍蒸出来的样子,没想到发面一蒸,个头倍增。总结失败的教训,第二次,圆环甩得细细的,个头小小的,花儿按得匀称而且深深的印记。出锅以后,秀溜多了,放进我家的花搪瓷盘里,刚合适。

我们去探望三姐,喜滋滋看外甥女*一面。刚一进门,我妈看见我手里的红箩盘,就眉开眼笑,接过去直夸我有心做得好。然后对着小外甥女,说:“吃外婆家的囫囵馍馍,胡乱长大,猫儿不咬,狗儿不爱。”又赶紧切了一块,让三姐吃,说吃了娘家的饭食,娃娃奶水会更好。

看月子的囫囵馍可以将就,等到孩子满月,那囫囵馍就非常讲究了。因为孩子的满月上会有许多亲戚朋友,囫囵馍做得怎样,关系到娘家妈妈的茶饭水平和面子。母亲邀请来村子里的把式,有会做花的桂兰姨,有麻利干净的老马婶子,有爱说话的梁串,人多手多嘴多,大家纷纷来帮忙。得知母亲做了外婆,她们也一起分享这个快乐。

阳光明媚的中午,她们坐在靠窗的炕上,炕上摆了一张炕桌,上面的小碟子里摆着五颜六色的的颜料。白娃娘在案板上揉面,母亲负责烧锅,桂兰姨盘着腿,拿起小小一团死面,蘸了一点明亮的桃红,在手心里揉几下,白面绽放出喜庆的红色。食指和大拇指轻轻一捏,就是一朵桃花,指甲在上面轻轻划拉几下,花瓣娇嫩欲滴。老马婶子拿着一把剪刀,对着一团面,捏着剪着。哦,龙的触须就竖起来了,揉一个长条,顺着圆面滑滑剪几下,龙鳞片片,两部分对接,头上嵌入两颗花椒的黑豆豆,龙的眼睛就放光彩了。一会的功夫,艳丽的桃花,富贵的牡丹,气势威猛的龙,就摆满了炕桌上的高粱杆做得篦子。一帮丫头片子趴在跟前,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普通的面团在她们的手里变魔术似的,一会就是一个万紫千红鱼游兔跳的世界。人人就嚷着要一疙瘩面,在炕沿上用黑黑的小手揉着、捏着。

这是高花囫囵馍,寓意好事成双,满月要带两个囫囵馍,下面就得蒸低花囫囵馍。依旧做花,面搓成条,捏成团,拍成片,揉成圆球,做花鸟虫鱼,五毒虫。这时用的是发面,无需染色,贴着面圈圈粘牢了。出锅后,立体感很强,很像浮雕。蒸囫囵馍的火候要把握准,火不能太大,火猛了容易裂口;火也不能小了,面不旺,死塌塌的。锅盖上方,蒸汽缭绕,锅底柴火悠悠地烧着。母亲把准备好的满月礼拿出来让大家欣赏:一身花花棉衣,棉花暄软,针脚细密;一身线衣,厚实紧致,保护皮肤;崭新的外套,卡通图案,活泼可爱;虎头帽子,憨态可掬,红绸缎白洋布的软鞋,彩色毛线勾的小鞋子,毛茸茸的;一身针织毛衣,花样时兴。闺女生了娃娃受了罪,也不能空着,一身新衣裳。大家品评着,那件好看,这件实在,心里想着也给自己的外孙子预备着。

此时,狸狸猫在热炕上呼噜呼噜睡大觉,四肢展得长长的,胡须一翘一翘;崖畔上的麻雀受了这热闹的影响,叽叽喳喳叫着,扑棱棱飞来飞去,弄得土渣渣簌簌掉落。父亲回家了,看着屋里满炕的衣物,面带着微笑,嘴里却说:“外孙子,离皮子,喂不熟。心盛啥哩。”大家都说就是这个理,可是心里过去不去嘛。馍要出锅了,都凑到灶台旁,锅盖揭起的一刹那,齐刷刷惊呼:“好得很!”蒸笼上一片灿烂,那鱼儿跟活的一样,尾巴摆得欢实的;牡丹花瓣层层叠叠,黄色花蕊轻轻下弯;柳叶儿细长,颜色翠绿。大家指指点点评说着,母亲的脸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然后小心翼翼地提馍出锅,放在大筛子里晾凉了。

第二天,作为娘家人,我们提着鲜艳的红包袱包着的囫囵馍,馍圈圈里装满了各种衣物用品,喜气洋洋去给孩子庆贺满月。我们还没有从院门进去,姐姐的眼睛已经穿过玻璃窗望出来了,眼巴巴地盼着娘家人的到来。孩子的婆婆出门迎接,热情洋溢招呼着来客,高兴地接过囫囵馍的箩子,拿到小孩跟前,在他的头顶上方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然后轻轻放在小毛头的枕边,嘴里念叨:“蛋蛋蛋蛋,吃囫囵,摸着炕沿沿,长得端端。”早上依旧是荞面饸饹,下午是九魁席面。亲朋好友带来的囫囵馍,要切成一牙一牙的,分给坐席的每一个人。吃着囫囵馍,祝福和喜庆就成为了席面上的主旋律。客人离开时,主人家必须给每家的箩盘内放两个馍馍带回家,意思是不要把人家的粮仓吃空了。

小孩出生四十天后,和妈妈一起要被接到外婆家。娘家妈妈伺候自己的女儿和外孙,让亲家母歇一歇。待到再过了三五十天回自己家的时候,外婆还得继续准备囫囵馍。这次可蒸可烙,个头要小,用麻绳系了,麻线上再系上一个铜钱,挂在小毛头的脖子上,这三样,寓意小家伙一生有饭吃,有衣穿,有钱花。现在囫囵馍依旧,麻线改为了红毛线,铜钱变成了人民币。小毛头快过百天了,个头长了,黑眼珠咕噜咕噜转,大家逗着,他也会浅浅一笑。孩子穿好戴好好,用红布包方正,四角别了缝衣针,胖乎乎的妈妈和孩子一起送回婆家。送走了女儿和外孙,外婆回去看着自家空荡荡的炕头,突然心里也空落落的,和闺女当初热热闹闹出嫁走了以后,那情景差不多。她们只能撩起衣襟,擦擦眼泪,安慰自己:“都是人家的人,想啥哩?”

没事的日子,外婆们掰着手指头算着盼着,哪天女儿女婿抱着孩子来。隔辈亲,爱不够啊!父母将对女儿的爱,转移到了孙辈身上。一年后,孩子过周岁,外公外婆依旧提着囫囵馍,带着满当当的礼物去祝贺。孩子奶声奶气叫一句:“外婆,外爷。”老人家们掰一块囫囵馍,送进那小嘴里,心里乐开了花。

我的母亲,一共生养了四个女儿,有十来个外孙子外孙女,母亲一回回地蒸着囫囵馍,眯着一千度的近视眼缝制着一身身棉衣、一双双猫头窝窝虎头鞋,期盼着他们能够快乐长大。

在家乡的炕头灶台上,隔着一段时间,总有一堆女人凑在一块蒸囫囵馍,一针一线赶制着开档裤子的花棉衣;乡间热闹逢集日子里,总有许多老汉老婆挤来挤去,为出生的外孙们置办着满月的贺礼:毛毯、虎头帽子或者花凉帽;乡间的小路上,隔着几日,总有自行车头上挂着红箩盘的人,满脸喜庆去跟娃娃满月的喜事。一辈辈的孩子,就在这盼望和喜庆中渐渐长大了。

那些脖子上曾系过囫囵馍的孩子们,那些长大了走四方的小伙子大姑娘,那些在一个个陌生的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那些在一个个异乡落地生根的游子,你们还记得那套在脖颈上那圆圈圈的囫囵馍吗?还记得那饱含着外婆家人美好祝愿的囫囵馍吗?还记得站在门口倚门盼着你们来家的外公外婆吗?

家乡的囫囵馍啊,包含着外婆家亲人们的深情厚谊,揉进了亲人们无数个美好祈愿。岁月流逝,变化的是你们的容颜,不变的是亲情,相信囫囵馍上的那朵花儿,依旧鲜艳地绽放在每一个人记忆的深处……

武汉哪个医院治疗癫痫效果好癫痫发作全身强直会有危险吗甘肃很好的癫痫病医院羊癫疯啥时间很容易发作啊

热门栏目